社工服務 視障教學 心理諮詢 視障輔具 視障兒童早期療育 就業服務 ICF政策專區

社工服務

在您面對視力變化的種種困難而不知該如何是好時,第一
步將會由個案管理員協助您了解服務的內容,本會在對您
的視力以及生活狀況進行基本了解後,即會量身訂做一套
完整的生活重建或是職業重建服務計畫;並針對服務計畫
連結相關需要的資源協助,讓您只需要透過個案管理員,
就能得到完整而多元的各項服務資源。 


申請方式
來電洽詢,經個管員評估過符合資格、確有需求者,本會
即受理服務。 


服務地區
*北區縣市:基隆、台北縣市、桃園縣、新竹縣。
*中區縣市:台中縣市、彰化縣、南投縣、苗栗縣。
*南區縣市:嘉義縣、台南縣市、高雄縣市、屏東縣。
 

 視障教學

獨立生活自理能力訓練
在視力減退之後,生活中的一切變得辛苦而困難,原本熟悉
的日常生活,變得常常要依靠他人,我們瞭解您的辛苦,藉
由專業老師所提供的生活自理訓練,可幫助您逐步可以自己
照顧自己,不必麻煩家人朋友。 

定向行動訓練
能夠自由的行動,是視障者獨立生活重要的關鍵。透過老師
的教導,從居家環境開始,協助您熟悉輔助器材的運用,逐
步跨出家門,妥善的運用剩餘視力,感知外在環境的情況,
以及安全的行走、搭乘交通工具,找回自己行動的自由。 




        點字及文書訓練

        如果您的視力已經無法順利地觀看一般印刷的字體,那麼您
        可能需要考慮開始學習點字,透過點字的學習使用,可以更
        容易不依靠視力的記電話號碼、記帳、處理生活事物,也可
        以閱讀書籍、使用電腦、上網學習與找尋資訊,拓展生活世
        界。

        盲用電腦與資訊技能
        拜現在科技發展之賜,視障者已擁有專屬的螢幕放大軟體、
        語音軟體與點字觸摸顯示器,通過學習學會使用電腦,可以
        自己記錄各項資訊,比如記帳、電話、日記等,也能上網閱
        讀新聞、購物、找尋資料、收發E-mail、MSN與朋友通信等 
        ;而且在職場上,也能運用電腦成為有利的幫手。




 心理諮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視力的喪失,讓生活產生許多不便,也許有時會感到孤單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無助,情緒好像掉在谷底,家人和朋友有時也不知道如何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陪伴您走過這段路途,重建的過程需要付出許多的耐心和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努力,請讓我們陪你一同走過生命的幽谷。






 視障輔具

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所謂視障輔具,就是可協助視力不方便的視障朋友完成工作或生活
            中的各項活動,並能提升自主性與產能效率的輔助工具,例如:放
            大鏡、擴視機或有聲的器具等。我們有提供輔具介紹與適性評估服
            務給想瞭解視障輔具的視障者、家人或從事視障服務之相關專業人員。 




 


 視障兒童早期療育

視障早療資源諮詢介紹轉介服務—全國各縣市

針對0~6歲的兒童(不一定要領有視障手用),只要您發現
孩子的視力怪怪的,看東西看不清楚、走路易碰撞,都可以
與我們聯繫討論,我們將評估是否需要早療、定向、生活自
理老師等專業人員進一步的協助。在入學前,對幼稚園、學
校的選擇,有疑惑時也歡迎來電詢問。


早療到宅服務

因視力影響發展落後之兒童,經社工、早療老師、專業治療
師評估後,確認有需求者,針對兒童視覺及發展落後的領域
,擬定適合的療育計畫,並到家裡示範教學及指導家長各項
活動的訓練,以提升孩子的整體發展。


 就業服務




          依重建計畫階段發展,完成職前適應相關訓練者,經評估後進入
          社區化就業服務系統,提供就業所需之相關服務;由就業服務員
          進行就業諮商、就業機會開發、工作媒合與配對、就業輔導服務
          、就業後續追蹤、相關資源連結、協助連結輔具資源…等服務,
          為視障朋友找尋到合適之工作。





 ICF政策專區

ICF的介紹
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1980 提出 ICIDH 做為身心障礙的國際分類系統後,於 2001 年修訂為 ICF 「國際健康功能
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」,重新看待什麼是「身心障礙」,並正視環境因素與疾病 / 損傷後果的影響,開啟將焦點放
在「障礙情境」,而不再是「障礙者」的新紀元。


基本概念與精神
身心障礙並非個人問題,而是一種人權與政治問題( WHO,1999 ), ICF 完全放棄過去用疾病名稱標示「身心障礙
者是少數一群身心有障礙的人」的模式,而採用對健康做說明,變革為「每個人都可能有面對身體與環境互動時發
生障礙」的普及模式。自此,促進「處於障礙情境的公民」機會平等地參與社會,推動身障政策的核心價值。

機會平等與反歧視
正是因為身心障礙為由的各種形式的歧視與機會不平等存在,才有了聯合國身心障礙者人權公約、「反歧視法」與
「定額進用」等保護的規定。 ICF 反映出當障礙的狀態是人一生當中必定會面臨的經驗時,我們能否共同分擔社會
風險,給予未來可能處於障礙情境中的你、我、他也有完整、充份、有尊嚴地參與各項活動的機會。

公民權
由現在的「身心障礙者」變革為未來的「處於障礙情境的公民」,即是從法律上被動的受保護對象,拿回主導權,
成為法律上權利與義務的主體,主張充分參與社會之權益,成為自己生活計畫的決策者與政策制定的參與者。這不
是基於案主自決,而是基於公民權要求國家積極作為。
 
社會行動者
ICF 不強調專業協助觀點,而更重視個人與集體責任。要求助人工作者得成為「社會行動者」,即非一味要求個人
適應障礙,而是推動社會改變以減少障礙:除了面對 ICF 評估架構重視環境因素,要求國家與社會積極作為,以減
少 / 去除「障礙情境」外,同時,須學習以「處於障礙情境者」為主體,視其為推動社會改變的伙伴。

分類架構與編碼原則
世界衛生組織以ICF提供統一的分類架構和標準化共通語言(編碼)來說明健康狀態,由兩個部份組成:第一部份為「
功能與失能」,包括「身體功能與構造」及「活動與參與」,第二部份為「背景因素」,包括「環境因素」與「個
人因素」,使不同領域、跨文化的人都能進行溝通比較。

 
ICF與國際疾病統計分類ICD的關係
WHO發展兩項分類參考工具ICD與ICF,以描述個體健康經驗與狀態。 ICD源自1893法國主編的國際死因分類彙編
,為醫療體系進行診斷時國際通用的編碼系統,發展至今已到第十版修正版,其鑑別診斷分類可以評估臨床狀況及
相關環境因子,有利於醫療體系進入疾病與健康相關分類群概念,並與ICF做銜接,因此,這兩套對健康訊息進行編
碼的國際分類工具必須搭配使用。

ICF-CY兒少版
ICF 重視生命發展歷程,一個兒童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,如何定義「健康」非以成人模式就可以套用的,因此發展
了 ICF-CY 版,以年齡排序從出生到 17 歲,包括了嬰兒、幼兒、兒童與青少年成長與發展的各階段之身體功能與
結構、活動、參與,與環境因素 (家庭環境評估) 更詳細的內容。

 

 
社團法人中華啟明重建協會
電話:04-2203-5858
傳真:04-2203-5859
地址:台中市北區公園路184號B1
國泰世華銀行捐款帳戶:239030031370
郵政劃撥捐款帳號:22618870
(為本會一般捐款,依會務事項而使用)
E-mail: 
eyes22035858@hotmail.com